2009年3月1日

模仿犯

「宮部美幸花了五年寫作,四十三個人物輪番上陣,看得你暈頭轉向,時悲時喜,很想把書扔了,因為眼睛好痛,卻又急著想知道『接下來呢』──偏偏你不用到最後一頁就已經知道兇手是誰了!」--陳穎青(貓頭鷹出版社社長)


星期四晚上熬了小夜總算看完了!看的過程就如上面所說的,雖然下班回家很累了,常看了幾頁擱旁邊休息,大概過了五分鐘又會忍不住再拿起來讀,於是一個星期看完一千四百頁。

說是推理小說但其實跟我以前看的推理小說都不一樣,劇情不是錯綜複雜、急轉直下讓人猜不透結局,而是著重在每個大大小小的人物內心描寫,每個人的想法情緒都描寫的很細膩。主軸描述的犯罪是"pure evil",不為金錢、不為報復或者其他目的,犯罪的部分跟「大快人心(Funny Games)」所描述的感覺非常相似,擷取裡面的台詞:
「你何不痛快的殺了我?」
「這樣會把娛樂價值損壞,相當掃興。」
大概是這種感覺。

不過「大快人心」描述的是純犯罪的部分,而模仿犯的架構很龐大,除了「罪」更大更惡更有規模,還包含了前因後果,有被害人以及家屬心境、反應,警方辦案過程,新聞媒體造成的影響等等許多小細節,都交代的很清楚(真的是很可怕的作家)。值得推薦!

模仿犯(上)的圖像 模仿犯(下)的圖像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