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晚自己漫步在交大校園,閒晃到中正堂,讓我覺得回到了以前每個禮拜三自己去電影社看電影的日子,真想念走在高橋上邊看著寧靜湖光,享受中正校園的夜晚。
沿途我默默的驚訝九降風的知名度原來不高,十幾個同事裡只有兩個人知道這部片,原本約好的同事臨時得加班,只好隨意再找些想的到的人看要不要一起去,但不是已經有活動了,就是沒聽過九降風,沒什麼興趣,最後兩個我想有時間應該會去看的傢伙結果已經看過了。
到中正堂時,人多的不像話,從門口又走了好一陣子才找到隊尾,繞了好幾個彎,排定之後後面馬上又多出了二、三十個人,好久沒有融在一群學生當中了,雖然畢業不久,但研究所這兩年,幾乎沒什麼群體活動,今天在校園,真的有不再年輕的感覺,大家看起來都好青春活力。
中正堂的超大螢幕和座位都像極電影院,除了喇叭頗爛,看完走到後門騎車,我真喜歡夜晚漫步在學校,真滿足的晚上。
其實九降風和海角七號完全是走不同路線的電影,但現在海角七號這麼熱,實在很難不拿來比較一下,原本是不打算寫海角七號的心得,因為這片多到不能再多的心得,有共鳴的沒共鳴的,到處都是,只是覺得兩部知名度相差之大,實在讓人覺得可惜。
我自己喜歡九降風勝海角,海角想講的東西很多,帶入的元素很豐富,但是都點到為止,支線可以發展的感情,對土地、對家鄉、對音樂、對國家、對親人,都可以很深刻很龐大,可卻都沒多著墨,重點都放在主要的兩條線,年輕友子跟老友子,偏偏我覺得這兩條是整部戲最薄弱,最沒什麼好發展的,尤其是把兩個不同年代的感情做穿插,雖然我能體會到導演想表達的感覺,但我其實覺得是蠻突兀,沒什麼相關。
還有也許很多人很愛的女主角...,我覺得她的演技是超大敗筆,如果換個女主角,整部片就能更完美了 XD,其他部分我就都還蠻喜歡的,輕鬆、幽默、鄉土、音樂都是很吸引人的元素。很多演員演技都是沒話說,讓整部戲很活。
相較於九降風,我覺得九的導演很能掌握細膩的感情,就算是簡單的一件小事,也都導的蠻深刻的,這部片子是在講 1996 年的高中生生活(大我四五歲的人看起來應該最有感覺),中間也像海角,穿插著一個貫穿整部戲的主軸,是職棒簽賭的新聞,感覺這個主軸就抓得很好、很緊密,導演讓我感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,就算你不是親自體驗過,還是可以去感受片子裡人物的感情(像海巡尖兵也是)。
高中生友情因為一些事情的衝擊,感情上產生微妙又巨大的改變,不同個性擦撞出不同的轉折,刻畫得蠻多樣的,看到女主角流淚寫信時,我真的覺得導演也是蠻瞭解女生的嘛,當男生成天看棒球、喝酒、打鬧、耍白爛、亂泡妹時,高中女生的確就是這麼清純認真的的在耍感性 XD,可惜結局結的有點戲劇。不過張雨生的片尾曲下的真好,沒聽完都不想走呢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